心理卫生

地震后心理调适与心理干预

时间:8/4/2009 11:33:10 AM 作者:佚名 来源:心理学网

    在各种威胁人类的事件发生时人们出现一些应激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面对地震灾难的不良心理反应,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应对?

    一、地震后心理调适的方法

    心理调适的方法:首先需要保持冷静的心态,遇事不慌才能在突发事件面前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和应对方式;第二要相信组织、相信集体,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我们不是一个人面对,汶川地震后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省市均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第三不要听信谣言,谣言经过传播后可能与最初的信息毫无关联,只能使人们更不知真相,更加惶恐不安,所以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

    面对大灾大难,还需要有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越好心理问题越少。心理治疗提倡早期干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些无法摆脱焦虑和心理困惑的人,还应及时向专业心理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切莫讳疾忌医。

    如果无法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采取亲友晤谈等方式,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尽量宣泄负面情绪,而不要否认或掩饰内心的担忧和恐惧,甚至用抽烟、酗酒等消极方法逃避现实,以免造成一生的创伤。

    人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来排解各种不良情绪。第一种方式是和朋友交流,“把不好的心情说出来”,最好的交流对象是和自己有同样经历的同学,这样“可以让他感觉自己并不孤独”;第二种方式是主动和亲人交流,和友情一样,来自亲人的安慰也将有助于人们走出心理困境;而对于不善交流的人,应该主动地寻求专业的帮助,其中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拨打心理咨询热线。

    心理“自助”是在遭受巨大心理打击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尽快摆脱灾害和刺激在心目中造成的强烈恐惧感和心理创伤。心理“他助”则是在自身无法摆脱心理阴影的情况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向心理医生咨询,寻求帮助。

    无论是“自助”还是“他助”,一个基本的环节就是倾诉,把压抑在心头的点点滴滴、细枝末节向身边的人群说出来,在休息中、在救灾过程中、在吃饭穿衣过程中,抓住一切时间,在适当的时候倾诉。

    “学会倾诉是心理自我调适最好的办法。”无论是“自助”还是“他助”,其核心的意义在于打开紧锁的心门,摆脱心理压力。

    二、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顺利度过危机,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影响。

    这次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就像几年前的美国911一样,给人们带来恐慌、抑郁、挫败、无助等等很多负面的情绪。大地震带来的心理危机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存在,我们需要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受灾者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地震发生之后,会给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等。在经历了这样的场面之后,一个正常的人自然地会出现一些反应,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情绪紧张、恐惧、内疚等,并经常在脑海中浮现当时的悲惨场面,回避与人谈论这些话题。这些因素,将极大地侵害受灾者的心理结构,并影响救援者的战斗力。

    如果一个人在经历危机事件之后,不做心理干预,可能表面上看似度过危机事件了,但还会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若干年后,有的人仍然会回想起那些场面,出现情绪扰动、从噩梦中惊醒等现象,或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唤起创伤的记忆,造成创伤的累积。还有一部分人,长期无法度过危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抑郁等。

    干预心理危机通常采取六步法: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当然,危机干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身素质不过关,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也可能受到损害,并且对受创人员形成不良影响,使得受创人员更加无助、恐慌,形成二次创伤,减弱自身求治的动力。做心理应急干预的人,应该至少具备以下条件: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面对真实的灾难场景、血腥环境)、此刻自我心理健康(没有类似的心理创伤经验)。参与救助的人,自己也是人,一定要防止因为救人而造成救人者的伤害。

    地震灾害中儿童心理干预

    在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对于少儿这个特殊的受灾群体,进行心理干预则应分年龄区别对待。

    5岁以下的孩子,心理结构尚未发育完全,对经历的灾难内心是不确定的。他们的感受多来自大人的情绪,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保持微笑,对发生的事件作愉快解释,尽快让孩子回到正常生活中,不用给他们特殊的照料。

    5—12岁的孩子,缺少心理防御能力,心理危机干预的早期措施是封闭信息,不加重心理创伤。首先,尽量不让他们亲眼目睹或通过媒体看到伤员、尸体等惨痛场景,把他们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给他们食物和温暖,比如送往成都的幼儿园,让他们回到孩子的世界。第二个阶段是创伤处理,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讲出自己的经历,帮助他们慢慢理解遭遇的不幸。两三年后的后期干预,需通过行为分析发现问题,由专门的心理医师给予治疗。

       12—16岁少年,心理已基本成熟。尽量不让他们看到血腥场面,尽量用正面信息缓解其心理危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可能会导致其价值观、信心系统减弱,要鼓励他们帮助小孩子、帮助弱者,找回自信。4周后,做早期创伤干预,10人一组,集体交谈,暴露悲伤,分享恐惧。同时引导他们超越往昔伤痛,让他们看到生活中还有更加美好灿烂的东西。

 

电话:0738-8800081 传真:0738-8802002 邮政编码: 417000 地址: 娄底市长青西街(汽车站往西400米)
版权所有: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5309号-1 湘公网安备43130202000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