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是第23个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旨在倡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结核病疫情、消除结核病的社会危害,为实现健康中国而共同奋斗。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娄底市康复医院围绕宣传主题,结合医院实际,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开展了一系列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悬挂宣传横幅3条;制作宣传专栏1块;在医院“健康教育群”“康复医院微信群”“康复医院院报”“ 康复医院微信公众号”“门诊大厅电子屏幕”上广泛宣传了结核病相关防治知识和宣传标语及图片;门诊和临床科室发放了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小册和宣传单;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组织病人进行了结核病防治知识现场宣教讲座。
康复医院院领导高度重视对结核病的排查,加大了对结核病患者的筛查力度,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特别是有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咳血等症状者进行重点排查,强化了首诊负责制,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了漏诊,做到了及时报告疫情,并及时向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转诊。
本次活动医院开展了多种宣传活动,营造了有利于结核病防治的社会氛围,增强了宣传教育的实效,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促进肺结核患者早期发现、规范诊治,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些知识你该知道!
一、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二、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旨在倡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结核病疫情、消除结核病的社会危害,为实现健康中国而共同奋斗。
三、结核病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滴核)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
结核病的病状比较隐匿,不典型,归纳起来全身结核病中毒症状有低热、盗汗、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月经不调。肺结核的局部症状如:咳嗽、胸痛、气短、咯血。而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局部症状,个别病人无任何症状、偶尔体检时才发现。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结核病仍是全球第九大死因,也是因单一病原体感染造成的主要死因,高于艾滋病毒/艾滋病。中国作为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新发病例居世界第三位。
四、我们每年都在3月24日纪念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那么肺结核防治知识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1.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可能被感染
结核病,又称为“痨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痰涂片细菌学检查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当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高声谈笑时,含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从呼吸道排到空气中而传播。因此,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检查。
2.咳嗽、咳痰大于2周应怀疑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就诊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如果咳嗽、咳痰大于2周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此外,肺结核还伴有痰中带血、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当怀疑自己得了结核病,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3.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若有咳痰的情况,不应随地吐痰,应将痰液吐到有消毒液体的带盖痰盂中,不方便时,应将痰液吐到消毒纸巾或密封痰袋内。肺结核患者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佩戴口罩。另外,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居住环境应保持通风,还应佩戴口罩,避免传染给家人。
4.只要坚持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治愈
普通肺结核治疗全程一般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一般为18-24个月。在治疗期间,患者只要按医生的要求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都可以治愈。如果不按规范治疗,患者体内的结核菌极容易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从而成为耐药的结核病患者。一旦成为耐药的结核病患者,再次治疗效果很差,而且治疗花费将大幅增加,会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